今天的話題正式開始之前
讓我們把濾鏡調至復古懷舊風…
時光滾軸向前前前…回撥
上個世紀70年代
你在哪?
小編不知道自己當時在哪
小編的爸媽也不知道
但是,提起“三轉一響”
上一輩可都是回憶猶如泉水涌來啊…
上世紀70年代的“三轉一響”,又名“四大件”,是當時年輕人結婚的必備物品。“三轉”指的是縫紉機、手表、自行車,“一響”指的是收音機。
在當時的計劃經濟背景下,有錢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很多東西都是憑票購買的,食物有糧票、家具也有家具票。由于“僧多粥少”,不少單位在分配購買券時多采取“抓鬮”的辦法,當時若是抓到了一張自行車票,那簡直是興奮至極,甚至絲毫不亞于今天搖到一個京牌機動車號。現在想想,這四大件想必是伴隨著老百姓走過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歲月影記……
八十年代的北京看上去像是被自行車填滿了一樣,浩浩蕩蕩的自行車大軍成為城市的一大獨特景觀。據統(tǒng)計,1980年代末,千萬人口的北京,擁有800萬輛自行車。高峰時段,東單、西單等路口,每小時差不多會通過兩萬多輛自行車。
不過,七十年代初的北京市還沒有生產自行車的廠家,天壇家具的前身—北京市北郊木材廠根據當時的情況,以尋求新的市場為導向,利用當時已有的設備決定自己生產自行車。北郊木材廠合并了當時的東大橋自行車零件廠,成立了自行車研制小組,委派多人到天津自行車廠學習制造技術,通過一年之余的努力,15輛自產自行車光榮問世,并定名為“首都牌”。經過各種性能試驗和試騎后,試銷市場。至此,填補了北京輕工業(yè)沒有生產自行車廠家的空白
“首都牌”自行車作為北京生產的第一批自行車,一經試銷,市場效應極佳。之后,北郊木材廠本著追求高品質的態(tài)度,第二次派人到天津自行車廠進行學習,從每一道流程抓起,逐步完善從生產到檢驗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形成了初具規(guī)模的自行車廠家。1972年開始大批量生產自行車,每月產量達到5000輛,并將品牌更名為“火炬”。
1973年以后,隨著我國外交政策的好轉,許多國家與我國又進行了友好往來。國外許多客戶仍慕名向我國訂購北郊木材廠的鋼木家具。在外貿部門的要求下,我廠將自行車制造連人帶機器轉給了北京自行車廠,我廠重新恢復了鋼木家具的生產,產品種類豐富,遠銷海外,我廠從規(guī)模到品種都成為我國最大的鋼木家具生產廠。
昔日的北郊木材廠已成為上一代人印刻在腦中的回憶,如今的天壇家具萬象更新,深化產業(yè)改革升級,借助自1956年至今所積淀的家居產業(yè)鏈根基,通過延伸木業(yè)領域,正在將天壇打造成為一家涵蓋原料采購、制材加工、板材深加工、家居產品制造、營銷服務及售后的家居產業(yè)集團。
今年是天壇家具企業(yè)文化復興元年,我們秉承“以文興企”方略,對天壇文化進行了深挖、整合,同期策劃了一系列諸如老物件收集、歷史文化宣講等回顧往昔、追憶經典的文化活動。
目前,老物件收集活動已收獲頗豐,“首都牌”自行車,15輛中的其中一輛已被我們順利收回;升級版的“火炬牌”自行車也被我們收入囊中……這些承載著天壇56年光輝歷史的“寶貝”即將陳列在天壇文化博物館中,書寫一段又一段佳話,見證一個又一個傳奇……
活動還在進行中
歡迎溫情的你走進博物館
講述你與天壇的故事吧…